惯例把工具准备好。
接下来就是拆坐垫,护板,简单无脑拧螺丝…
我习惯把拆下来的护板按左右分开放,并且对应的螺丝也放在护板上,这样一般不会乱。
护板拆完。
开始拆油箱螺丝,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底下的金属垫片很容易掉,多留意。
后面有个金属挡板,取下。
两根油管,取下,取的时候小心些,先动锁扣往下移动,然后最好是用个细钳子顶住胶头的缝隙,轻轻一顶就会退下去。缓慢取下。
现在要在坐垫处垫上一块布,主要是放油箱,以防止油箱滑落和金属之间摩擦掉漆。
★★★人先站车的右侧,然后左右手抱住油箱,抬起,并且逆时针将头旋转到后方,这个方向不会让底下的油管绕太多,还可以免去拆下油箱的操作。
像这样放稳就行。
把空滤盖子上的所有螺丝都卸下,中间也有一颗,需要长一点十字螺丝刀。
掀开盖子就看到原厂空滤了,替换下新的空滤… 搞定了…
还原所有卸下的螺丝,拧紧。 这个时候顺带做个空滤周围的清理(机会难得)除去灰尘,然后复原就OK了…
因为之前改了中尾的直排,所以进气得相应的改变,不然发动机容易憋喘,而且怠速也容易不稳,对应更换一下大流量空滤对发动机也有好处。 换了空滤后,骑行的感受也有一点不同,特别是当高转突然松油门的时候,原厂会有些憋喘,更换以后这方面好了很多,高转的震动也有所减轻,动力响应也会更及时一些。
最后再说一下关于更改排气后需不需要还改进气和刷ECU程序? 这里涉及到关于进气氧传感监测(汽车)和排气氧传感监测还有ECU的调节。 原厂因为有回压以及尾段的气阻装置,因为达到消音的目的,前后氧传感器接受到氧流量检测反馈给ECU,然后ECU通过分析后来调整喷油量,以达到最佳的气油混合比例,来维持发动机的运行。 但原厂设置毕竟满足不了一部分人对于机车的追求。摩托车一般只有排气的氧传感器。 首先改了尾段,一般对氧传感器有比较大干预的是排气的回压中段,尾段影响并不是特别大,所以单纯改尾段的一般不需要刻意改进气。 改了中尾段,甚至改了全段,那么这里就建议要去更改进气的流量了,因为中鼓回压装置去除后,排气变得通畅无比~氧传感器检测到的氧流量也会升高,同时反馈给ECU的信号是~排气中太多氧含量,证明气多油少,ECU调整增加喷油量… 当这样的信息给了发动机后,喷油量增加了,但如果进气并没有改变,那么发动机燃烧就不充分了,时间长了容易积碳,火花塞也容易脏,发动机抖动也会增加,怠速也变得不稳。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改直排需要进气的原理。 另外关于经常有人说改排气就得刷ECU这个说法。 首先ECU出厂前会根据每一款发动机的进气和排气设定好相对应的调整数据。 就好比机器算数1+1=2,2+2=4,ECU会根据传感器提供的数据来调整喷油量。 所以只要传感器接受到的信息是正确的那么ECU给发动机的调整就是对的。 但有些更改排气和进气的人会把整个都替换掉,但氧传感器的监测值是在《固定管径》的情况下检测的才是正确的。一旦管径发生改变了,那么它监测到的氧流量数据就不正确了,比如同样的1升气体通过不同直径的管子的时间是不同的。但流量检测感应是默认出厂时候的管径并不改变。 所以当管径发生改变时,流量检测数据就存在异常了。传感器检测通过1L的气体,但实际却是1.2L那么发动机内的油气混合比例就出问题了,严重影响发动机的运行以寿命。 所以只要摩托车的氧传感器处的管径不发生改变,ECU接受到的数据是正确的,那么发动机就能正常运行。 摩托车一般很少会去改变进气系统的管径,排气系统只要在氧传感器所在的前段排气中不发生变化,监测数据也是准确的,一般中尾的管径无所谓,但前段管径需要和原厂保持一致(氧传感器所处段),所以建议想换全段排气的,前段最好选大品牌的,如果前段排气漏气或者管径有些许变化,那么可能危害的就是发动机的运行和寿命了。 有些为了提升马力和性能当改变了进气或者排气的管径后,就需要上马力机去调试修改ECU了。不改变就不用去刷ECU。